小麦炭疽病图片

小麦炭疽病症状:主要损害叶鞘和叶片。被叶鞘感染的小麦植株基部叶鞘首先患病,出现原发性褐色病变,产生1-2厘米长的椭圆形病变,边缘为深褐色,中间为灰棕色,然后沿脉纵向延伸,形成条状褐色斑点,患病部位上方的叶片变黄死亡。感染这种疾病的叶子几乎形成圆形到椭圆形的病斑。在后期,患病的部分连接在一起,导致叶子提早枯萎。上述所有疾病部位都有小黑点,即致病菌的尖锐湿疣。茎感染纺锤棕色斑点。

病原体:病原体为禾草炭疽菌。它被称为球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属于半翅目亚纲真菌。

小麦炭疽病的发生规律:病菌在寄主残疾的身体上越冬或以醋酸菌和菌丝体越冬,也可在种子上传播。用细菌播种种子或幼苗根,在极颈或基部用细菌接触土壤会导致疾病。感染后10天,患病部位会出现溃疡。田间温度在25℃左右,湿度高,水膜有利于病原菌感染和孢子形成。杂草丛生的连作地、肥料不足的地块和盐碱地有利于发病。小麦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小麦炭疽病防治措施:(1)选择抗炭疽病的小麦品种。(2)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3)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或深层倒置。(4)在发病严重的地区或地块,15天后可喷洒1500倍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或800倍25%苯菌灵乳油进行一次或多次防治。

小麦炭疽病图片

小麦炭疽病症状:主要损害叶鞘和叶片。被叶鞘感染的小麦植株基部叶鞘首先患病,出现原发性褐色病变,产生1-2厘米长的椭圆形病变,边缘为深褐色,中间为灰棕色,然后沿脉纵向延伸,形成条状褐色斑点,患病部位上方的叶片变黄死亡。感染这种疾病的叶子几乎形成圆形到椭圆形的病斑。在后期,患病的部分连接在一起,导致叶子提早枯萎。上述所有疾病部位都有小黑点,即致病菌的尖锐湿疣。茎感染纺锤棕色斑点。

病原体:病原体为禾草炭疽菌。它被称为球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属于半翅目亚纲真菌。

小麦炭疽病的发生规律:病菌在寄主残疾的身体上越冬或以醋酸菌和菌丝体越冬,也可在种子上传播。用细菌播种种子或幼苗根,在极颈或基部用细菌接触土壤会导致疾病。感染后10天,患病部位会出现溃疡。田间温度在25℃左右,湿度高,水膜有利于病原菌感染和孢子形成。杂草丛生的连作地、肥料不足的地块和盐碱地有利于发病。小麦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小麦炭疽病防治措施:(1)选择抗炭疽病的小麦品种。(2)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3)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或深层倒置。(4)在发病严重的地区或地块,15天后可喷洒1500倍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或800倍25%苯菌灵乳油进行一次或多次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