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三国:别哭了蔡文姬,我还没死

小编推荐小说《三国:别哭了蔡文姬,我还没死》,主角卫宁蔡文姬情绪饱满,该小说精彩片段非常火爆,一起看看这本小说吧:叮叮~铛铛~卫宁马不停蹄赶往杨县夜已渐黑,在距离十里地的郊外听见兵器撞击传来的金属声他知道已经来到白波军地盘,本不想多管闲事准备避开这里的冲突可借着月色看见有一白衣人手拿长枪耍的是游刃有余,硬是让五名手臂绑着黄色巾条的白波军不能近身在不远处还有一对柔弱的母女蜷缩在破败的墙角下,地上还撒落着很多粮食卫宁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躲在远处看了半晌只见那人一身是胆武艺了得,恐怕与那赵云不遑多让...

三国:别哭了蔡文姬,我还没死 阅读最新章节

卫府

卫宁刚回来犹如众星捧月里外被围了三层,府里上上下下都跑来看这个医学奇迹。

直到兄长卫觊发令遣散众人,才制止住这热闹场面。

等众人散去,卫宁才在人群中看见蔡琰,眼中还闪着泪花,随时都要滴落。

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哭,卫宁很是费解,快步上前关心道:“谁惹你生气了?怎又哭哭啼啼。”

“为何骗我?不告而别独自前往杨县,我只是担心你的安危,又怎会生你气。”蔡琰嘴上又是质问又是诉苦,手上却轻轻拍着卫宁身上的灰尘,反复检查他是否受伤。

“这…说来话长,各种曲折一时半儿也解释不清。”卫宁自知理亏忽悠道。

“那就长话短说,我倒看看你有哪般曲折。”蔡琰看出卫宁在胡扯,不甘示弱非要掰扯个一二三。

“晚上我们挑灯详谈。”卫宁一手抱住蔡琰在耳边轻声细语嘀咕着。

“咳~咳~”卫觊假咳两声,催促道:“仲道,父亲还在正堂等我们,他有重要的事和我们商谈,你和弟媳晚些再叙旧。”

蔡琰娇媚一笑赶紧松开卫宁。

卫府正堂

屋子里坐满了人,全是卫家的重要族人,坐在主位的正是卫明,他身旁站着的是二姨娘。

这一张张面孔,卫宁熟悉又陌生,不断提取记忆摸清这些人,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大半根本不认识。

大家见到卫宁跟其他人反应一样,一如既往的惊讶,尤其是二姨娘脸上有一霎那还透露出不甘和狠辣。

估计这婆娘现在想的肯定是加大药量吧。

“大家看到了吧!我所言非虚,如今卫宁今非昔比,大病痊愈精神饱满,当初这卫家产业本就该托付于他,要不是一场大病,又岂会拖到至今?”卫明朝众人说道。

大家开始私底下议论纷纷,似乎对卫宁现在接手卫家颇有微词。

“我觉得还是要长子卫觊来担任比较合适,他颇有威望为人正直,可服众。”一老者建议道。

卫觊连连摆手拒绝:“我对管理产业并无兴趣,府衙之事颇多,已无心神兼顾二者,仲道自幼对此事极有天赋,正所谓有能者居之,非他莫属才能扩大族中收益。”

“要我说呀!仲道如今大病初愈,病体尚未康复完全,因当多休息观察,以防旧病复发,如今老爷身体康健,接班的事情为时尚早,而且还有各位叔伯打理,此事完全可以从长计议。”二姨娘突然插话道。

啪~

卫明一掌重重拍在茶桌上,“你一妇道人家懂什么?这里是卫家,哪有你说话的份?还不去招呼下人茶水好生伺候!”

“大哥莫生气,事关卫家未来发展,各抒己见而已。”一叔伯赶紧劝道。

“仲道,你的身体现在究竟能否支撑起这个家族很关键,如今天下大乱,世态不稳,怎么走,走什么路,都会影响家族的兴衰。”坐在最靠前的一叔伯问道。

“如今诸侯林立,又有黄巾余孽,朝堂不稳日渐衰弱,天下已暗流涌动,各位是想随波逐流渐渐没落,还是跳出河东郡,做那天下第一士族?”卫宁慷慨激昂的简单介绍着天下大势。

“天下第一士族?莫非各诸侯之间你已经有看好的投资对象?”某叔伯问道。

“当今诸侯唯有四世三公袁绍和袁术以及曹操声望最高,不知仲道中意哪家?”又有其他人插话询问道。

“袁绍家世显赫颇有谋略,可目光短浅、优柔寡断、会玩平衡之术又难以掌控,若不是他引董卓入京玩砸了,岂会天下大乱?此人重士族可跟,但以他的权术,卫家难以明哲保身,必定死在内斗之中。”

“袁术野心勃勃又谋略不足,奢侈荒淫、横征暴敛更不堪大任,迟早众叛亲离穷途末路。”

“至于曹操他现在只是袁绍的小弟算不得什么,但此人知人善用有勇有谋日后定是当世英雄豪杰,一旦门阀士族的谋士都跟随他,卫氏又岂能有机会独领风骚?”卫宁很中肯的对三个势力挨个分析。

其中不少人开始对卫宁刮目相看,觉得说的有几分道理。

可这三人都不能追随,那大家又何去何从。

“那仲道有何打算?准备如何带领卫氏走向更高的巅峰?”卫觊盯着卫宁好奇的追问,现在他对自己弟弟的想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举兵!成一方诸侯,以安天下!”卫宁说的比较含蓄,想称帝的想法太夸张怕吓到他们,没好意思说出口。

况且当下第一步都没迈出去,就像收入都没有,想的却是成为亿万富翁,说出去都没人信也丢人。

卫觊听后没有说话若有所思,其他人有的已经开始在偷笑,觉得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莫非你也要去举兵讨董?你的岳父蔡邕如今可是董卓面前的大红人,你也不怕搬着石头砸脚,影响到你和蔡文姬夫妻二人的幸福?”某长辈调侃道。

“子龙此事过于危险,如今局势不明,河东郡又距离洛阳近在咫尺,恐有杀身之祸。”卫觊也对此不赞成。

“讨董?河东郡目前最大的霍乱难道你们不知道吗?”卫宁不屑一笑,反问众人。

“白波军?”卫觊不确信,试探性说道。

“正是白波军,举兵剿匪名正言顺,这帮乌合之众扰乱河东已久,致使民不聊生,田地荒废,继续让他们胡作非为,从此无粮可食,难道日后要易子而食?”卫宁想着去杨县路上的所见所闻,心中义愤填膺。

一腔热血涌上心头,不关乎战略步骤,单从人性道德还有那份良心在,他就看不得这世间如此疾苦。

“白波军有十万之众,一旦失败岂不是引火烧身,不如老老实实守着这份家业?”卫明突然开口,一泼冷水浇了过来。

卫宁看向这个不是自己亲生父亲的老人,如今已两鬓斑白垂垂老矣,这个年纪的人已再无精力折腾,怪不得想赶紧把这份家业传给下一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一代人也有一代人该做的事,角度不同,看法不同。

卫宁没有怪罪卫明的不支持,这关乎整个家族必定也不是卫明一个人说“不”就能决定的,只要能说服在场的大部分人,此事必成。

“白波军组织混乱,各怀鬼胎,内部不合,溃散是迟早的事。我举仁义之兵,行仁义之事,除暴安良还百姓以安稳,必定众望所归。想我卫青老祖在汉武帝年间开疆破土打出这份基业,难道就要这样拱手相让?汉贼不两立,我等匡扶汉室,诛尽恶贼,以报皇恩浩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岂能做那贪生怕死之辈?”卫宁气势如虹,声音响彻整个屋内。

就连屋外的其他年轻卫家族人和赵云都听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冲进来帮衬一把。

可惜屋内坐的都是族中长辈,这些人早没了厮杀拼搏的气力,想要的是稳中求胜,避免灭族的祸乱。

“白波军尽管是乌合之众,但他们也不乏勇猛之辈,像那徐晃在军中颇有威望,深得人心,有这种人在谁又能与之一战?河东郡虽有不乏能臣,可就算招募士兵,无将带领,也毫无胜算,否则又岂能让他们一步步做大?曾经董卓也派有大将牛辅抵挡却被杀得铩羽而归。”卫明直击要害,点明心中的顾虑。

其它长辈也纷纷点头认可,这几年河东郡的情况大家都心里有数,不是对白波军没做过抵抗,只是被打怕了,心中那股气早已打得烟消云散。

卫宁刚想开口,卫觊笑着打断道:“哈哈哈,父亲恐怕不知,我去杨县接仲道的路上得知,他与徐晃大战几十回合未分胜负,还独自一人杀掉白波军数余人,过不了多久此事就会传遍整个河东郡,以后听到仲道的威名恐怕也会忌惮三分。”

“此事当真?可不要胡言夸大?徐晃何许人也,岂能战平手!”卫明知道大病初愈的卫宁有了一身武艺,可听到和徐晃战平,还是难以置信。

“此事可有其他人证?”某长辈质疑问道。

“同行之人皆可为证,随时可传唤问话。”卫觊自信答道。

屋内长辈直接炸开了锅,有的已经不停对着卫宁点头示意看好,有的不信邪还上前对着卫宁的四肢不停打量,觉得这瘦弱身躯不可能有如此威力。

在卫觊的安排下,其余同行的兵士和家丁皆进来问话,经过确认后所言非虚,至此有一部分人已经彻底动摇,有信心与白波军一战。

卫宁看着卫觊心头一暖,没想到这白捡来的哥哥,竟然会对自己的想法鼎力支持,为官正直的他或许也不忍百姓流离失所。

“即使如此,可这兹事体大,如今白波军已掌控河东郡大部分地方,如果没有王郡守的支持恐怕也难成大事。”卫明看向卫觊等待他的答复。

王邑作为河东郡的太守,深得民心颇有威望,如果有他鼎力支持,就可以做到名正言顺,响应之人必定大大提升。

“父亲此事不难,王郡守早有剿匪之心,可惜有心无力,只要我主动告知于他,定会倾囊相助。”卫觊胸有成竹丝毫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

“只有卫家终究是独木难支,如果有其他士族门阀,地主豪强加入才能保证万无一失,他们手底下的佃户和家仆也是不小的现有力量,如今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能有办法把他们纳入麾下统一正合,此事无虞。”

卫明看似一个个问题刁难,实则心细如发提出了举兵的各个关节所在,让卫宁心生敬意。

不愧是卫家族长,人活半百小心翼翼维持家族延续,也不是吃素的。

小说《三国:别哭了蔡文姬,我还没死》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