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棘衣虫病病原是隐藏棘衣虫,寄生于黄鳝肠中。虫体乳白色或淡黄色,长圆筒形,前端为可伸缩的短吻,吻上具8列吻钩,每列4个,前面的钩最大,向后渐次变小。雌雄异体。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如何防治与预防黄鳝棘衣虫病。

黄鳝棘衣虫病症状

黄鳝肠内大量寄生棘衣虫时,显得比较瘦弱,剖腹后,可见前肠部位有充血,膨大现象,剖开病灶部位,肉眼可见成团棘衣虫聚居于内,使局部肠道堵塞肠。壁薄而充血,肠内充满血脓状黏液,少数鱼可见肠穿孔,病原体拥出于穿孔处。夏花草鱼急性感染幼虫时,病鱼腹部膨大,有轻度充血发炎现象。剖开鱼腹,可见肝脏,肠外壁,腹膜,腹腔中许多游离的或正结囊的棘衣虫幼虫,寄生部位局部充血。

黄鳝棘衣虫病发病规律

隐藏棘衣虫在黄鳝体内有很高的感染率,有聚居习性,通常情况下,感染强度在10多个左右,并不显现症状,部分黄鳝寄生强度可达数十个至近百个,则可影响生长并致死亡。此虫中间宿主为剑水蚤等桡足类,虫卵为蚤类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棘头体,鱼吞食后,在肠内发育成虫。若为保虫宿主,如草鱼,翘嘴红鲌,鲇,泥鳅等鱼吞食后,则幼虫从肠道内迁移到腹腔结囊寄生。夏花草鱼的棘衣虫病是因短期内急性感染所致,若是陆续少量感染,一旦形成包囊后,即不显病症人工养鳝,喂食保虫宿主,或池水不经常消毒,易发生此病;草鱼苗培育池未带水清塘或注入含阳性剑水蚤的水源,是引起此病的原因。

黄鳝棘衣虫病防治方法

XX 这是通过用水清除池塘中的石灰并杀死卵子和中间宿主来预防这种疾病的基本措施。注入新水后,应及时施用敌百虫晶体(0.3 mg/L)。

在滇池发现疾病后,首先使用敌百虫晶体,每天每100公斤鱼使用0.6毫升四氯化碳,或每100公斤鱼使用30克水晶敌百虫。饲料和饲料,饲料5-6天。

黄鳝棘衣虫病病原是隐藏棘衣虫,寄生于黄鳝肠中。虫体乳白色或淡黄色,长圆筒形,前端为可伸缩的短吻,吻上具8列吻钩,每列4个,前面的钩最大,向后渐次变小。雌雄异体。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如何防治与预防黄鳝棘衣虫病。

黄鳝棘衣虫病症状

黄鳝肠内大量寄生棘衣虫时,显得比较瘦弱,剖腹后,可见前肠部位有充血,膨大现象,剖开病灶部位,肉眼可见成团棘衣虫聚居于内,使局部肠道堵塞肠。壁薄而充血,肠内充满血脓状黏液,少数鱼可见肠穿孔,病原体拥出于穿孔处。夏花草鱼急性感染幼虫时,病鱼腹部膨大,有轻度充血发炎现象。剖开鱼腹,可见肝脏,肠外壁,腹膜,腹腔中许多游离的或正结囊的棘衣虫幼虫,寄生部位局部充血。

黄鳝棘衣虫病发病规律

隐藏棘衣虫在黄鳝体内有很高的感染率,有聚居习性,通常情况下,感染强度在10多个左右,并不显现症状,部分黄鳝寄生强度可达数十个至近百个,则可影响生长并致死亡。此虫中间宿主为剑水蚤等桡足类,虫卵为蚤类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棘头体,鱼吞食后,在肠内发育成虫。若为保虫宿主,如草鱼,翘嘴红鲌,鲇,泥鳅等鱼吞食后,则幼虫从肠道内迁移到腹腔结囊寄生。夏花草鱼的棘衣虫病是因短期内急性感染所致,若是陆续少量感染,一旦形成包囊后,即不显病症人工养鳝,喂食保虫宿主,或池水不经常消毒,易发生此病;草鱼苗培育池未带水清塘或注入含阳性剑水蚤的水源,是引起此病的原因。

黄鳝棘衣虫病防治方法

XX 这是通过用水清除池塘中的石灰并杀死卵子和中间宿主来预防这种疾病的基本措施。注入新水后,应及时施用敌百虫晶体(0.3 mg/L)。

在滇池发现疾病后,首先使用敌百虫晶体,每天每100公斤鱼使用0.6毫升四氯化碳,或每100公斤鱼使用30克水晶敌百虫。饲料和饲料,饲料5-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