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翼手目可分为两个亚目:大蝙蝠亚目(食果蝙蝠)和小蝙蝠亚目(食虫蝙蝠)。世界上有蝙蝠16科185属962种,我国约有7科30属120种。

2.巴塔亚目通常体型较大。眼睛大,视力好,可以在弱光下不依靠回声定位飞行。吻的时间更长。以花和水果为食。只有一个主题。

3.蝴蝶兰科有42属166种,分为2个亚科:蝶亚科和大蝶亚科。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东南亚和非洲的种类最多。中国有5属7种,分布于中国南方,包括台湾省和海南。都是植食性,其中大种多以果实为食,小种主要以花蜜为食。夜间长途飞行觅食,有时可达15公里。主要靠嗅觉寻找食物。只有棕果蝠等少数属具有超声波定位功能。大的人群居,小的人独居。全年繁殖,或集中在9-11月,次年2月产仔。每年最多1个孩子,每个孩子1-2个。在饲养条件下可以活20年。

4.小巴塔亚目,大多数较小。小眼睛和发达的回声定位系统。接吻时间更短。昆虫是主要食物,少数吃花或血。包括15个科目。

5.家鼠有1属3种。从南亚到北非。没有鼻叶的中小型蝙蝠。最显著的特征是非常长的尾巴,这是所有蝙蝠中最古老的,几乎和身体一样长。吃昆虫。适应干旱半干旱环境。

6.巴蒂科只有一属一种,即Craseonycteristhonglongyai。它于1973年在泰国西部被发现。它只有大约3厘米长,重量不到2克。它是最小的翼手目动物,但它的翼展有17厘米。吻部略像猪的鼻子,没有鼻叶,耳朵大,耳屏凸起,没有尾巴。以昆虫为食。

7.鞘翅目有13属46种。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无鼻叶,尾部被尾膜包裹,尾尖突出于尾膜,故名。喉咙里有小囊可以分泌芳香的分泌物来吸引异性。适应多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但一般不远离树木,以吃昆虫为主,有时吃水果为辅。

8.假吸血蝙蝠科只有4属5种。从非洲到大洋洲。身体大,没有尾巴,鼻翼发达,耳朵又大又圆。原本以为是吸血,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现在才知道它吃肉,以其他蝙蝠、蜥蜴、老鼠为食,因此得名。

9.蝙蝠蛾科有10属129种,包括2个亚科:菊头蝠亚科(1属1 63种)和蹄蝠亚科(9属9 66种)。主要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温带。因其马蹄形鼻叶而得名,有蹄蝙蝠略弱,从鼻孔而不是嘴里发出声纳,耳朵较大,但没有耳屏。通常十几个或几十个不同的物种一起生活在一个洞穴里,同性恋群体季节性出现。不怕光,不怕人。捕食蚊子和鳞翅目昆虫。

10.巴蒂科,只有1属2种。分布在拉丁美洲。强壮的身体。兔唇蝠(rabbit-lipsed bat noctilioporinus),又名狗蝠、食鱼蝠,以吃鱼闻名,是唯一一种以鱼为食的蝙蝠。口鼻尖而无鼻叶,耳朵大而有小耳屏,爪子锋利,能抓长达10厘米的小鱼,也能用爪子抓昆虫。

11.巴蒂科有2属8种。从亚利桑那州到巴西。没有鼻翼,但是嘴唇和脸颊上有复杂的皮肤褶皱。下唇呈圆盘状,肿胀,耳朵大,耳屏复杂。食虫类,其口部结构可能有助于捕食昆虫,喜欢群居,经常在洞穴中形成大群体。包括摩门教徒和狐蝠属。

12.有50属139种。它分为8个亚科:叶叶甲亚科、长叶甲亚科、短叶甲亚科、叶叶甲亚科、舌叶甲亚科和细叶甲亚科。分布在南美洲。鼻翼发达,有耳屏。体型和习惯的多样性。饮食习惯复杂,包括食虫动物、吃水果或吃花蜜的动物、食肉动物甚至吸血动物。吸血鬼亚科中的三种吸血蝙蝠有时被列为Desmodontidae,它们是陆地脊椎动物中唯一的吸血成员,经常四肢灵活地行走。

13.巴蒂科(Batidae),仅1属5种。分布在南美洲。体积小,长度只有3 ~ 5.5厘米。两个鼻孔接近,没有鼻翼;耳朵大,呈漏斗状,耳屏厚而弯曲。四肢和尾部细长,尾部被尾膜包裹。雄蝙蝠额头上有一个球根状腺体,功能不明。以昆虫为食,住在洞穴里。

14.巴蒂科只有2属2种。中美洲到南美洲西北部。小,长约4 ~ 6厘米。拇指退化,被翼膜包裹。无鼻翼,漏斗状耳朵,耳屏小。食虫动物,生活在洞穴里。

15.盘蝶科只有1属2种。分布于从墨西哥南部到巴西拉丁美洲的森林中。体型小,体长仅3.4 ~ 5厘米,拇指和脚踝处有吸盘,可吸取光滑的树叶和树干。无鼻翼,漏斗状耳朵,耳屏大。栖息在卷曲的树叶中。

16.Myzopodaaurita科只有一个属一个种。分布在马达加斯加。拇指和脚的侧面被特化为吸盘。耳朵和尾巴都很长,耳屏呈方形,与耳朵前缘融为一体。类似于盘翼蝠的外形和习性,是趋同和接近的结果。

17.蝙蝠科有36属316种,分属于5个亚科,分别为:啮小蜂科、胡蜂亚科、鼠科、小蜂科和跳虫科。有耳屏,无鼻叶,但有些种类有褶皱和尾巴。

通常被尾膜包裹。多为食虫性,个别种食鱼。分布于较寒冷地区的种类有冬眠或者迁徙的习性。

18、短尾蝠科(髭蝠科),仅1属2种分布于新西兰。其中强壮短尾蝠(Mystacinarobusta)已灭绝,现仅存短尾蝠(髭蝠)(Mystacinatuberculata)。嘴上有浓密的触须,尾部短,耳朵大,耳屏长而狭窄。是所有蝙蝠中最常在地面活动的种类,可以灵活的用四肢在地面行走。食虫,也食果实和花蜜。

19、犬吻蝠科,有12属79种。广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在温带。吻宽阔,有些种类嘴唇有褶皱,没有鼻叶。尾长,部分露于尾膜之外,略似鼠尾。翅膀扇动频率比其他多数蝙蝠更快,飞行迅速。多数种类高度群居性,结成大群居住在岩洞、树洞甚至建筑物中。

1.翼手目可分为两个亚目:大蝙蝠亚目(食果蝙蝠)和小蝙蝠亚目(食虫蝙蝠)。世界上有蝙蝠16科185属962种,我国约有7科30属120种。

2.巴塔亚目通常体型较大。眼睛大,视力好,可以在弱光下不依靠回声定位飞行。吻的时间更长。以花和水果为食。只有一个主题。

3.蝴蝶兰科有42属166种,分为2个亚科:蝶亚科和大蝶亚科。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东南亚和非洲的种类最多。中国有5属7种,分布于中国南方,包括台湾省和海南。都是植食性,其中大种多以果实为食,小种主要以花蜜为食。夜间长途飞行觅食,有时可达15公里。主要靠嗅觉寻找食物。只有棕果蝠等少数属具有超声波定位功能。大的人群居,小的人独居。全年繁殖,或集中在9-11月,次年2月产仔。每年最多1个孩子,每个孩子1-2个。在饲养条件下可以活20年。

4.小巴塔亚目,大多数较小。小眼睛和发达的回声定位系统。接吻时间更短。昆虫是主要食物,少数吃花或血。包括15个科目。

5.家鼠有1属3种。从南亚到北非。没有鼻叶的中小型蝙蝠。最显著的特征是非常长的尾巴,这是所有蝙蝠中最古老的,几乎和身体一样长。吃昆虫。适应干旱半干旱环境。

6.巴蒂科只有一属一种,即Craseonycteristhonglongyai。它于1973年在泰国西部被发现。它只有大约3厘米长,重量不到2克。它是最小的翼手目动物,但它的翼展有17厘米。吻部略像猪的鼻子,没有鼻叶,耳朵大,耳屏凸起,没有尾巴。以昆虫为食。

7.鞘翅目有13属46种。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无鼻叶,尾部被尾膜包裹,尾尖突出于尾膜,故名。喉咙里有小囊可以分泌芳香的分泌物来吸引异性。适应多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但一般不远离树木,以吃昆虫为主,有时吃水果为辅。

8.假吸血蝙蝠科只有4属5种。从非洲到大洋洲。身体大,没有尾巴,鼻翼发达,耳朵又大又圆。原本以为是吸血,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现在才知道它吃肉,以其他蝙蝠、蜥蜴、老鼠为食,因此得名。

9.蝙蝠蛾科有10属129种,包括2个亚科:菊头蝠亚科(1属1 63种)和蹄蝠亚科(9属9 66种)。主要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温带。因其马蹄形鼻叶而得名,有蹄蝙蝠略弱,从鼻孔而不是嘴里发出声纳,耳朵较大,但没有耳屏。通常十几个或几十个不同的物种一起生活在一个洞穴里,同性恋群体季节性出现。不怕光,不怕人。捕食蚊子和鳞翅目昆虫。

10.巴蒂科,只有1属2种。分布在拉丁美洲。强壮的身体。兔唇蝠(rabbit-lipsed bat noctilioporinus),又名狗蝠、食鱼蝠,以吃鱼闻名,是唯一一种以鱼为食的蝙蝠。口鼻尖而无鼻叶,耳朵大而有小耳屏,爪子锋利,能抓长达10厘米的小鱼,也能用爪子抓昆虫。

11.巴蒂科有2属8种。从亚利桑那州到巴西。没有鼻翼,但是嘴唇和脸颊上有复杂的皮肤褶皱。下唇呈圆盘状,肿胀,耳朵大,耳屏复杂。食虫类,其口部结构可能有助于捕食昆虫,喜欢群居,经常在洞穴中形成大群体。包括摩门教徒和狐蝠属。

12.有50属139种。它分为8个亚科:叶叶甲亚科、长叶甲亚科、短叶甲亚科、叶叶甲亚科、舌叶甲亚科和细叶甲亚科。分布在南美洲。鼻翼发达,有耳屏。体型和习惯的多样性。饮食习惯复杂,包括食虫动物、吃水果或吃花蜜的动物、食肉动物甚至吸血动物。吸血鬼亚科中的三种吸血蝙蝠有时被列为Desmodontidae,它们是陆地脊椎动物中唯一的吸血成员,经常四肢灵活地行走。

13.巴蒂科(Batidae),仅1属5种。分布在南美洲。体积小,长度只有3 ~ 5.5厘米。两个鼻孔接近,没有鼻翼;耳朵大,呈漏斗状,耳屏厚而弯曲。四肢和尾部细长,尾部被尾膜包裹。雄蝙蝠额头上有一个球根状腺体,功能不明。以昆虫为食,住在洞穴里。

14.巴蒂科只有2属2种。中美洲到南美洲西北部。小,长约4 ~ 6厘米。拇指退化,被翼膜包裹。无鼻翼,漏斗状耳朵,耳屏小。食虫动物,生活在洞穴里。

15.盘蝶科只有1属2种。分布于从墨西哥南部到巴西拉丁美洲的森林中。体型小,体长仅3.4 ~ 5厘米,拇指和脚踝处有吸盘,可吸取光滑的树叶和树干。无鼻翼,漏斗状耳朵,耳屏大。栖息在卷曲的树叶中。

16.Myzopodaaurita科只有一个属一个种。分布在马达加斯加。拇指和脚的侧面被特化为吸盘。耳朵和尾巴都很长,耳屏呈方形,与耳朵前缘融为一体。类似于盘翼蝠的外形和习性,是趋同和接近的结果。

17.蝙蝠科有36属316种,分属于5个亚科,分别为:啮小蜂科、胡蜂亚科、鼠科、小蜂科和跳虫科。有耳屏,无鼻叶,但有些种类有褶皱和尾巴。

通常被尾膜包裹。多为食虫性,个别种食鱼。分布于较寒冷地区的种类有冬眠或者迁徙的习性。

18、短尾蝠科(髭蝠科),仅1属2种分布于新西兰。其中强壮短尾蝠(Mystacinarobusta)已灭绝,现仅存短尾蝠(髭蝠)(Mystacinatuberculata)。嘴上有浓密的触须,尾部短,耳朵大,耳屏长而狭窄。是所有蝙蝠中最常在地面活动的种类,可以灵活的用四肢在地面行走。食虫,也食果实和花蜜。

19、犬吻蝠科,有12属79种。广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在温带。吻宽阔,有些种类嘴唇有褶皱,没有鼻叶。尾长,部分露于尾膜之外,略似鼠尾。翅膀扇动频率比其他多数蝙蝠更快,飞行迅速。多数种类高度群居性,结成大群居住在岩洞、树洞甚至建筑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