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看过很多军事历史,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朱祁镇朱祁钰》,这是“小迅爱吃肉”写的,人物朱祁钰朱祁镇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这事虽然暂时被孙太后压了下去,但谁都不敢保证会不会发生第二次。每每想到这,于谦等大臣心中就有一股说不出来的郁闷,以及深深地忧愁。胡濙握着拳头的手微微颤抖,咬牙说道:“发生如此荒唐之事,这叫我等如何是好呀!”作为五朝元老,以及宣宗的托孤大臣,胡濙心中满是自责,他觉得自己辜负了先帝所托。王直叹了一口气,...

朱祁镇朱祁钰

阅读精彩章节


宫门外。

看着其余大臣渐渐走远,于谦、王直和胡濙三位大臣相顾无言,神色凝重。

这几天,他们的心情一直好不起来,作为百官之首的王直更是愁得连饭都吃不下。

盖因他们效忠的皇帝,前几日带着敌人叩关叫门,做出这件从古至今都闻所未闻的荒唐事。

这事虽然暂时被孙太后压了下去,但谁都不敢保证会不会发生第二次。

每每想到这,于谦等大臣心中就有一股说不出来的郁闷,以及深深地忧愁。

胡濙握着拳头的手微微颤抖,咬牙说道:“发生如此荒唐之事,这叫我等如何是好呀!”

作为五朝元老,以及宣宗的托孤大臣,胡濙心中满是自责,他觉得自己辜负了先帝所托。

王直叹了一口气,安慰道:“胡尚书,莫要气坏了身子,国朝艰难,我等不应在此自怨自艾,要……”

王直安慰到一半,看见身旁的于谦欲言又止,又将目光看了过去。

看着同样瞧过来胡濙,于谦沉声说道:“两位尚书,于某心里……哎,还是算了。”

于谦摇了摇头,没把话说完,他觉得自己要做的事太过危险,没必要把两人牵扯进来。

然而,王直和胡濙都是历经数朝的元老,他们一个执掌吏部七年,另一个更是执掌礼部二十三年。

虽然于谦没有把话说完,但这两个人精已经猜到他要说什么了。

王直双眼紧盯着于谦,试探性地问道:“郕王?”

于谦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点了点头,现场陷入短暂的沉默。

这几天里,朱祁钰的表现令大臣们十分震惊,虽然处理事情还十分稚嫩,但不时地总会说出一些惊人言论。

或是与大臣们不谋而合,又或者比大臣们的想法要更加完善。

看起来完全不像是没受过帝王教育的闲散王爷,反而比朱祁镇更像一位皇帝。

其实这都是朱祁钰故意表现出来,为的就是在大臣们心中留个好印象。

虽说朱祁钰什么都不做也能当上皇帝,但那只是没有实权的傀儡。

朱祁钰现在表现得越好,那他后续得到的支持和权力就会越多。

而且这时候,朱祁镇这个废物点心,也会用他那不断突破下限的操作反衬自己的英明。

有了朱祁镇的衬托,那他朱祁钰不就是妥妥的明君再世吗?

半晌,胡濙仿佛下定某种决心,说道:“殿下有人君之相,这事算我一份。”

王直同样咬牙说道:“也算我一份,此事就有劳于尚书多担待了。”

“今天这种情况,哪怕是一百个王直,也比不上你一个于谦,全仰仗于尚书你了。”

三人没有过多商议,但他们心中都明白,自己未来将要做些什么。

欲效仿伊尹、霍光行废立之事,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为臣子最危险的事,于谦三人也是心头沉重。

……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朝廷在缺少皇帝的情况下,终于开始正常运转,回归到正轨之上了。

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的先头部队已经陆续进驻京师。

因为土木堡之变所造成的混乱也渐渐平息,朱祁镇留下来的烂摊子终于有所好转。

而在朝堂以外,有几股看不见的暗流在涌动,仿佛在酝酿着新的事情。

几位尚书也都在联系各自背后的势力,暗自积蓄着足够的力量,以备后续的劝进事宜。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朝会结束,朱祁钰走出左掖门侧殿,在成敬那双“注意礼仪”的目光下,伸了伸懒腰。

经过几天的忙碌,朱祁钰已经逐渐适应大明监国这份工作。

对于前世受到996福报的朱祁钰来说,这工作的强度其实一般般。

毕竟他只是个监国,很多关于皇帝工作,比如说批阅奏折,都不需要亲自去做。

或者说,很多事还轮不到朱祁钰做主,都是由后宫那位孙太后决定。

而朱祁钰的工作,往往是等孙太后决定好以后,负责在奏折上盖个章。

可别小看这个工作,如果没有朱祁钰的盖章,那奏折上的批复没有任何效力,很多事情也进行不下去。

另外,那就是朝会和廷议,这两项工作必须朱祁钰亲自出席。

这几天下来,朝会倒不是每天都开,但廷议却每天都要进行。

主要是于谦太唠叨,什么事都要讨论和汇报一遍,他的话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时间。

这些工作,朱祁钰基本一个早上就能忙完,最多下午再加班一个多小时。

完全没有像老朱那样,累死累活一整天,天亮一直忙到天黑,停都停不下来。

坐在步辇上,朱祁钰摸了摸下巴,说道:“不过这朝会的时间确实太早,不然就完美了。”

朱祁钰想着,怪不得后世大明有个三十多年都不上朝的皇帝,早朝确实折磨人。

等自己登基以后,一定要改一下朝会时间,毕竟早八都熬不住的人,怎么可能早五就上班?

文华殿。

朱祁钰刚坐下没多久,王直、于谦和胡濙等大臣便陆续赶到,开启今天的廷议。

朱祁钰轻车熟路,开口问道:“于尚书,这两天入驻京师的军队都安顿得怎么样了呀?”

于谦淡定地回答道:“禀殿下,先头部队暂时安放在京营旧地,昨夜就已经妥善处理好了。”

原本的京营被朱祁镇带过去几乎全灭,现在营房里也就剩下五千精锐骑兵,安放在那也算合适。

况且,后续于谦将征调过来的二十万军队,重新改编为十团营,用以代替原本的京营。

不过,对于改编后的十团营,朱祁钰倒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本来十团营的组建,是于谦为了方便自己更好地指挥军队,去应对瓦剌入侵的危机。

但正是因为这次改组,让文官集团第一次触碰到京营的控制权。

再加上土木堡之变,武勋势力遭受重创,导致朝廷文武失衡,文官才渐渐掌权,进而掌控整个大明朝堂。

朱祁钰的底线就是兵权必须握在自己手里,后续等自己当上皇帝,肯定要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拿回来。

小说《朱祁镇朱祁钰》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