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道士下山,世闻录

很多朋友很喜欢《道士下山,世闻录》这部小说推荐风格作品,它其实是“减肥的猛男”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道士下山,世闻录》内容概括:因此百举楼在前宰相的相令下作出的这套武评体系,使得大量的才人能更细致的划分,以便更好的入朝效力,或者进到各地方望族,势力中去的时候,对于宗师以来的大量武人来说,也能有更合理的聘金用以谋生”王烨继续娓娓道来。“而裴伟宰相所设的百举楼,除了武人外,更是涵盖了我朝的各行各业,为各行各业的能人所设立了考评司...

精彩章节试读

一夜无事,在客栈舒舒服服度过了一晚的张小川,起床之后天色方才微微晨亮,山中修道多年,每日做早功的习惯可不能因为下了山就改掉,一觉睡到日上三竿对于小道士来说,可是不成的。

做过了早功,在房中简单洗了把脸,便出了门,出门前依依不舍的在小二的笑脸中,掏出了10个铜板,张小川伸手摸了摸口袋里仅剩的5枚铜钱,还是客栈门口附件找了个卖面的小摊,二两面条一碗,一碗一文钱。

现煮的面条,配上特有的汤汁,入口鲜香,小道士不禁觉得这碗叫做小面的面条的确物有所值,怪不得三叔老喜欢往城里跑呢,美滋滋的嗦完了面条,意犹未尽的小道士还是忍住了再来一碗冲动,结账时顺道向面摊老板打听了下百举楼的方向,便沿着老板所说的方向出发。

一路慢行,清晨的庐江城在看惯了山野的清晨的小道士眼中,别样的新奇,深秋时分,今年的天气终于开始慢慢转凉,小道士盘算着,估计再来上一两场秋雨,这天气便能真正的入秋,一路上各色的店铺还未开张,晨光照在街上,墙上,屋檐,瓦片,看得小道士心情不错。入了巳时,开张声,叫卖声,街上的行人渐渐的多了起来,张小川也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 —— 百举楼

小道士在百举楼街道对面打量了一番后,一眼看去,不禁一阵眼熟,这百举楼的样式跟昨日所见的百事楼简直如出一辙,都是三层的样式,外观和主体大小极其的相似,不同的是百事楼就是一座简单的三层建筑,而这百举楼除了这三楼的建筑外,建筑后方还围了一大片的建筑,看起来这百举楼就似乎是这片建筑的门头。

小道士想起来昨天在百事榜上看到的动辄十两,几十两的告示,岂能被几个二品三品的字眼打发走了?再说了,上山打猎捉妖,下山驱鬼降魔,乃三叔下山前亲口所说,想来那便是我辈修道之人的本分,实乃义不容辞。

想至此,张小川向百举楼走了过去,跟百事楼稍稍不同,门外并无值守的官差,看了看门上写着“百举楼”的牌匾,张小川跨过门槛,一进百举楼中,便有一人身着紫色鸾服却如客栈小二那般热情的迎了上来,一脸笑意的看着张小川,看得小川一阵心虚,这百举楼,不会这又是个花钱的地方吧?

不等小道士多想,来人开口问到:“庐江·百举楼,请问小道士所来何事”

看了看对方的衣服,跟昨天的邢大人差不多,张小川不敢怠慢客气的说道

“见过大人,我想问问那个二品三品高手是啥?”

“哦?敢问小道长姓名,修道于何门何派?师从何人?”

“无为观,张小川,师父张居正”

“无为观...张居正,待本府查上一查,小道长请移步偏厅稍待片刻”

“谢过先生”说罢,便有一人将张小川领入百举楼偏厅稍事休息,还捎带了壶茶水放在张小川桌前

半晌后,见方才与小道士交谈之人推门而去,面向张小川坐在了对面,顺手给自己倒了杯茶水,边倒边说道“据我朝百举楼记载,未见闻有无为观登记在册,更无道士张居正登记在册,敢问小道长观在何处?”

“在江夏那边,牛家村隔壁的山上”

“江夏,牛家村.....想来小道长道龄不过及冠之年吧”来人沉吟片刻接着问到张小川年龄

“嗯嗯,我刚13岁”虽然疑惑,为啥这两个楼都这么喜欢问自己年龄,但是张小川还是如实答道

“那就怪不得了,且容我喝口茶水慢慢道来”男人抬手将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

“本官庐江·百举楼主司,王烨,自三十年前,我朝迁都金陵后,前宰相裴伟因我朝文人,武人,奇人,乃至山野鬼怪,长久以来都无可以作世人参考的度量衡,因此在前人的基础上,特设百举楼,集大量人力作出了一套宗师以下的可靠度极高的武评体系。

百年以来,我朝内的晋阳军士,江湖侠客,能人异士多如过江之鲫,但能称宗师的却寥寥无几,按以往的说法,宗师以下的大量的武人,道人稍有名堂的多被唤作二流高手,稍差一点的喊作三流高手,在过去看来,不入宗师,便是末流,因此许多的能人异士终其一生被宗师之名被埋没。

因此百举楼在前宰相的相令下作出的这套武评体系,使得大量的才人能更细致的划分,以便更好的入朝效力,或者进到各地方望族,势力中去的时候,对于宗师以来的大量武人来说,也能有更合理的聘金用以谋生”

王烨继续娓娓道来。

“而裴伟宰相所设的百举楼,除了武人外,更是涵盖了我朝的各行各业,为各行各业的能人所设立了考评司,以旧时科举制度为根基,在晋阳王朝内所有城池中建百举楼,使得天下有能之人可借百举楼一跃龙门。

百举楼设有,文,武,术等三司,文司便是考评文人的文治,武司主武功,至于术司,便是包罗万象,常见农耕牧植,制衣庖厨等等都在术司作有考评制。而小道长所问的二品三品高手一说便是出自武司的武评”

听完王烨的话,张小川不禁想起了自家观里的六叔,心里默默的道,六叔教的都是多少年前的东西了呀.....这些年跟六叔学的天文地理啥的,不会也过时了吧,万一人家宰相又新编了一版,我岂不是又得抓瞎?回山后得好好跟六叔说道说道才是。

王烨语罢,张小川开口道

“谢过大人解惑,敢问这武评要怎么评?我昨天在北边那百事楼里,看了个告示,要二品以上的高手才可以接咧”

“哦?武评二品?”听闻此话,王烨不禁认真打量打量,泛白的道服,不合身的木剑,原以为就是个乡野出身的小道士,却没想到开口便是二品。百举楼武评推出虽近三十年,但以晋阳王朝之大,未录在案中的奇人异事比比皆是,尤其是前几年,隔三差五的便是一个新的门派或者奇人来百举楼这边登记入册。

近年新增的门派奇人少是少了,但也不算稀奇,但大多江野出身之士,来者大多都未能入评,能入三品者,都是寥寥无几,穷学文,富习武,并不是一句空话。

王烨看着眼前的小道士,笑着摇了摇头,心里自顾自的想到:百举楼,举天下各式能人以效我朝,我们百举楼,不就是干这个的嘛,怎可以貌取人呢,按武评规矩来便是,说来,我庐江王家的小神童,不就是今年年初以十四之龄,入了武评三品嘛。

“小道长,关乎武评,待我再细讲一番

本朝武评三品高手方始入评,其上二品,一品,宗师,天人

所谓三品,即是武道入门,根骨坚实,体魄力气远胜常人,晋阳军中战阵百夫长者,皆为三品武夫。

武道三品在武司里的考评最为简单,身有鼎力者,便可入三品,所谓鼎力,乃百举楼为了武评,特地请天工司所铸一鼎,其外还有一棍。鼎重十石,也就是一千二百斤,棍重六石,能举鼎自如,挥棍自如者,便可通过这三品的考评”

王烨又到了杯茶水,轻轻抿了抿,估计这小道士听罢便要知难而退,却是不料对面的张小川面不改色,一脸期待的向王烨问道。

“王大人,那么二品呢?”

也罢,晨来无事,便给这小道士仔细说道说道吧

“二品说来也简单,但对武夫来说,三品和二品之间却有一道鸿沟。难就难在一个气字,寻常武夫,通过体魄锻炼打磨,只要从小有良师专注于饮食和锻体之法,三品高手甚至可以忽略习武天赋的喂出来。

说到底,武人三品重在一个力字,但到了二品,便是重在一个悟字。

体魄的锻炼于人身而言,终有瓶颈,于是无数前人在这武道瓶颈前,便创下了许许多多的吐纳之法,为的是让人身天地,感受的一股唤作气机的能力,也就是坊间盛传的说法 —— 真气,以气御力,则力无穷也,说的便是这口气的用法。

相较于三品武人,二品者遑论气力大小,二品武人,气机不尽,则力不停,气机便是武道能否登堂入室的关键。

而二品高手之间往往差距极大,其因还是在于这口气。能有幸初入二品,根据所修的功法,会在丹田或者别的窍穴诞生出一丝可供驱使的真气,而相较久入二品者,或许其气机雄浑宛若江湖延绵,相比之下,二者哪可同日而语,甚至可以说有天壤之别。

言归正传,小道士,而二品的考评也简单,徒手击碎武司的考评鼎即可,哈哈”

张小川听罢点了点头,边伸出一只手边向王烨问到

“大人,您受累帮我看下,我这在观里修炼的道气,是不是就是你们说的真气...”说罢,一股凝得成碧绿如翡翠的真气,瞬间覆盖张小川手中

啪,顿时王烨拿不住手中的茶杯,碎了一地,娘咧!真气接近有型实质,这都快入一品了吧!见神仙了不是,十三岁的神仙?

“道....长,这确实是我所说的真气”

震惊之下,王烨一时不知该如何称呼是好,但张小川倒是稍有疑惑,把修炼的道气外放一下而已,自己五岁那年三叔就教了,这有什么好震惊的咧.....

“王大人,这样可以参加二品的考评了吧”

毕竟在百举楼任职,二品高手虽然少见,但也有所接触,再者王烨本身便是庐江·王家本家之人,家中便有二品高手几位,因而失态之后很快便正了神色

“失态了,道长见笑,哈哈,道长如此道龄却有如此道力,实乃本官生平首见,一时失态,见谅,见谅”

“不过道长不知,本朝武评制之初,曾有奇人因其所修功法奇妙,以未入品之身却可凝练出一身外放真气,负责考评的主司未按楼规,给了二品令牌。后该奇人被秦川一户人家重金聘请,后因一次意外暴露,使得聘请的主家在那次意外中伤亡惨重。

此事发生之后,前宰相裴伟的怒火烧遍了整个晋阳的百举楼,此后一切武评不得逾矩半分,因而不是王烨信不过道长,还请道长一切按楼规参加武评”

王烨说完,一手作出请的姿势,示意让张小川这边跟上。

“这是自然,劳烦王大人了”

穿过偏厅,来到了楼后,方才跟王烨交谈一翻后,张小川解惑不少,比如为什么百举楼连着一大把建筑,原来真的像包子老板说的,这里连厨子都能有考评,那各行各业加起来,可不就得这么大的地方不。

百举楼用作武评的地方离偏厅不远,张小川跟着王烨没走几步就到了,一个空旷的演武场内,几个快有张小川两个高的大鼎静静地放在一旁,张小川看着眼前的大鼎,心里默默的盘算道“这鼎看着还好,不过听王大人说特制的咧,那还是得用力些,不然百事楼那边的银子可要跑了咧”

“张道长,这便是武司考评所用之鼎,二品考核,徒手击碎便可”说罢,王烨退出演武场,在演武场一旁静静等候张小川。

“好咧”

说罢,张小川走到鼎前,摸了摸大鼎,手触冰凉的材质,看上去跟牛家村炒菜用的大锅颜色也差不多嘛。

不作多想,张小川深吸了口气,一巴掌极快的拍向眼前这个有自己两个一边高的大鼎。随后在一旁王烨的眼中,只看到带着残影的一巴掌下去,小道士身前的大鼎如琉璃击石般碎成众多小块!!演武场内一旁静置的几个考评鼎也被这巴掌震得东倒西歪,而后翻滚起来!!随后一阵震耳欲聋的“咚”的声音钻入的耳中,直达灵魂,而后响彻整个百举楼!乃至整个庐江东城都清晰可闻。

可怜在东城百举楼附近叫卖的百姓,只得被震得一阵嗡嗡耳鸣,半晌失聪。

片刻余声渐退后,张小川低了低头看了看鞋尖,略微不好意思的往脑袋还嗡嗡的王大人那边瞟了瞟,心里念叨“是不是太用力了呀.....这鼎看着挺抗打的咧,王大人说打碎了就行了,那我现在算是二品了?可以去抓老虎抓鬼了吧”

王烨在一旁确实被眼前的这幕震惊到了,以晋阳武司所评二品高手,其实在一天之内能把考评鼎打碎就行,天工司所铸的考评鼎,用料坚于金石,王烨自身便是自己所说的,是从小喂养出来的三品高手,在白举楼任职,闲暇之余他自己也尝试过去击碎这考评鼎,结果是连个响都拍不出来。甚至连府上他知道的高手,也没听说谁有这一巴掌把这鼎拍碎的本事,一炷香能拍烂一个,王烨都得给他拍手叫好。这他娘的,这小道士怕不是一品高手了吧!

震惊之中的王烨却不知道眼前的小道士,这时倒是开始心心念念着百事楼的两则告示,并且已经在计划那几十两银子该怎么花了。

作为百举楼主司,王烨待人接物自有过人之处,不说别的,以他庐江百举楼主司的七品官身,初见张小川时却能像个酒楼小厮一般热情。待脑中那重重的嗡鸣声消退,王烨走近张小川,掏出袖中早已备好的一枚小令牌,向张小川给递了过去。

“这枚令牌便是道长二品武人的证明了”

张小川打量了下手中的令牌,小小一个,也就三枚铜钱铺开大小,一面刻着“晋阳”,另一面一个“贰”字。

“此外道长,另有一物,是我庐江·王家的私人令牌。本官王烨,庐江·王家主家人,道长凭此令,前往庐江·王家寻求帮助,王家人见此令,便知道长是贵客,望道长在庐江时日,能够去往王家做客一番,也给本官一个机会,让本官略尽地主之谊”王烨对身前的小道士拱手说道。

“好的咧,王大人,这个你说的庐江王家是不是就是在百事楼那边挂告示的那个庐江·王府呀”

“自然是的,庐江城内,便只有王家可称王府”

“那能否拜托王大人一事?”

“张道长但说无妨”

“就是,你们家发了两个告示,一个是去抓老虎,一个是去抓鬼的,昨天我去问的时候,说要二品武夫才行,所以我今天才来着的,不过我想着既然是你们家发的,我直接问你们也好,百事楼的邢大人,确实有点凶咧...”张小川摸了摸脑袋,不禁回想起昨日被赶出来的情形,怕倒算不上怕,就是稍有尴尬

“哈哈哈,邢严呀邢严,没想到你倒是比我出息多了,堂堂晋阳的二品高手都怕你,哈哈”王烨开怀笑道

“张道长,既是王府所贴告示,我虽不熟家中百事楼事务,但区区接榜之事,吩咐一声即可,既然跟道长有如此缘分,不如今日便由王某做东,回王府为道长接风一番,顺道让我王家负责百事楼事务之人,为道长详解一番,如何?”

张小川闻言,心中一喜,这王大人不就跟老牛一模一样嘛,说话又好听,在牛家村想做点什么大事小事的找老牛村长准没错,看来这庐江城里,找王大人准没错,嘿嘿,又有吃的住的,这五个铜板又能省了下来不是,再把老虎和鬼一抓,挣到了银子之后倒是要给王大人留一些,白吃白住的可不行的,哈哈,银子耶,我来囖~

于是张小川向王烨笑道“那就麻烦王大人了”

“哈哈,谈何麻烦,今日得见张小神仙,是王某人福气,来人,备车回王府,今日本官请修一天,楼内大小事务副司主持即可”说罢,王烨这边就带着张小川准备上马车打道回府。

在两人交谈的半刻,百举楼外已是沸腾已久了

“听到了吗,武司那么大的一声,看来王家的小神童入了二品呀”

“你就瞎说吧你,年初小神童刚入的三品,你当二品是你卖的豆花呐,说有就有的?”

“就是,我刚从百举楼考评制药出来,我可全都看见了,一个贼高大的武人打的,把那个鼎打的碎的哟,就是不晓得是庐江哪家的贵人?”

“高大的?难不成是庐江府里头的高手吧”

“那估计是,我家住的离府上近,府里当差的那几个爷,一个比一个厉害,这声听着,我半晌没缓过来,估摸就是新来那个黑衣捕头,这都快一品了吧”

“嘶,这新来的捕头这么厉害?看来咱庐江府又添了个好手啊”

接连几日,整个庐江街头都因此事议论纷纷,各种版本都有,反倒是百举楼里传出来的少年道士版本,最不被庐江街头所传播。

《世闻录·百举楼》

晋阳王朝特设的官府考评机构,其考评内容之广,涉及农林牧副渔,文武商政工等等,凡是在自己行业领域突出之人,通过了百举楼的考评,便算是得到了晋阳官府的认可。

在百举楼的记载中,御厨黄卿曾在秦川以行乞为生,在百举楼考得一品庖厨后,被特召入御膳房,从此飞黄腾达,成了坊间脍炙人口的名厨。

晋阳王朝内,百举楼与百事楼,行知堂,天工司齐名,多设在晋阳各城城东处,广受晋阳百姓认可。

小说《道士下山,世闻录》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