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正在连载中的军事历史《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李烨符存,故事精彩剧情为:但李业很快就会让那些人死心“诸兄弟,随我夺旗!”主将身死后,旁边的党项亲卫以及中军士卒都失去指挥,陷入混乱李业连忙招呼符、杨二人,带着本部最精锐的陌刀和刀牌手,冲入敌阵,围杀乱军符存审手提七尺陌刀,势不可挡,当道者死,连斩数人党项兵大多如鸟兽散,即使事实上人数是李业他们两三倍,但依旧不敢抵抗,只是一...

阅读最新章节


乱战之中,双方士卒犬牙交错,李业一手握弯弓,一手执横刀,双腿策马

将眼前拦截的党项游骑斩于马下,而后在符存审、杨师厚的帮助下,突出战场最前沿,直直杀进正在溃败的党项中军里。

一百步,八十步

李业战马,是当初出长安时,张承业所赠的康居马(即大宛马,唐初康国进贡四千匹,此后大唐官马多以康居、突厥马为主)

此类马种体格极大,也许耐久度不如蒙古马种,但短程突击,却是强项

而党项骑兵,多以回鹘马种为主,这种战马,体型还要小于突厥马,耐力虽佳,突击却并非良骥

关键时刻,李业再不怜惜马力,用刀背抽打,战马嘶鸣,一路狂奔

“吁!”

那党项将旗之下,原本回身勒马离开的费听多遇回首看去

却见一员白马小将,横刀执弓,飞驰而来!

“拦住!”

身后数名顶盔贯甲的党项精锐,连忙用小盾,企图把费听多遇护住

原本将旗下,已经暴露出来的敌酋,一下子又难以靠近

李业见状,也不慌张

而是反手把横刀倒持

瞄准将旗之下,在马上,隔着不到十多步距离,把手中横刀,奋力掷出!

党项亲卫忽见一物破风飞来,连忙用小盾去挡

可李业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几乎就在掷出横刀的同时,他立刻扯出马缰,战马长嘶一声,前脚扬起

让李业能够高出半个身位

随后刹那间在马上弯弓搭箭

鹰视目标!

慌忙中的党项甲骑,错开不过数尺间隙

“中!”

被刚才那一掷惊到的费听多遇,忽闻白马小将厉声大喝

还没等得循声望去,就已经听到了破风声!

一羽飞矢如长星落地,白虹贯日,已到眼前!

费听多遇突然呆住,只是觉得喉咙一痛,紧接着身体跌落马下,眼见血流如注,神情模糊

只听得到身侧亲卫的惊呼

以及那隐约传来的年轻声音

“阵前斩将者,德静李业!”

费听多遇一死,党项中军顿时大乱

符存审和杨师厚听闻李业呼喊,也立马跟着大喊

“贼酋授首,降者不杀!”

“阵前斩将者,德静李业!”

前者是为了彻底瓦解敌军军心,振奋士气

至于后者,完全是为了提防其他唐军抢功,毕竟这种现象在晚唐军队很普遍。

但李业很快就会让那些人死心

“诸兄弟,随我夺旗!”

主将身死后,旁边的党项亲卫以及中军士卒都失去指挥,陷入混乱

李业连忙招呼符、杨二人,带着本部最精锐的陌刀和刀牌手,冲入敌阵,围杀乱军

符存审手提七尺陌刀,势不可挡,当道者死,连斩数人

党项兵大多如鸟兽散,即使事实上人数是李业他们两三倍,但依旧不敢抵抗,只是一味溃逃

符存审率先一步突了进去,当即砍下将旗,斩落费听多遇头颅,手提人头,浑身宛若血人

其余部下,尤其是陌刀手,纷纷进入收割首级军功的阶段

而谨慎的杨师厚,在确定两位兄长已经成功后,却没有跟着去抢人头

却是带着弓弩兵及步槊手,分为几队,在战场侧旁警卫,以防有其他唐军来抢功。

如果是一般藩镇唐军,一旦破阵,全军上下,都会进入抢人头的“吃鸡大赛”,秩序混乱。

但李业部却大不相同

因为早在德静,最初领兵时,李业就和诸军士定过规矩。

战功不只以人头为算,策应友军、保护侧翼,弓弩、步槊等士卒抵御敌阵,远程杀伤,也是功劳。

每次军功,应该由战后集体分配,且集体军功重于个人,反而是因为抢功,而不顾友军,轻易离开队列者,严惩不贷!当然,如斩将、夺旗、陷阵,这种的确个人作用为主的情况除外。

李业这大半年树立的信用在那里,大多数士卒还是愿意遵守的。

至于几个因为新附,不服规矩的,杨师厚受命总督军纪,从不留情!

“衙军第六都,暂领十将李业部,斩首一百三十又八,夺旗,斩敌酋首级!”

战斗结束,唐军大部在石子岭下驻营,第一件事情是打扫战场,第二件事情就是清点战功。

节度使幕府判官郑洵,召集各部主副将,宣读斩获统计。

藩镇骄兵悍将,互不服气,生怕对方抢自己军功,那是一刻都等不得的。

此战共斩首一千六百余籍,俘虏一千五百余。

剩下的残兵,正在派遣党项辅兵追缴,归附的党项辅兵,是无资格谈军功和赏赐的,但他们可以得到自己缴获的战利品,以及战后唐军不要的牛羊之类作为报酬。

这种“唐军吃肉,其余喝汤”的模式,从唐初就成为常例,对于生活困苦的部落民而言,算是相当利好了,毕竟他们也并非战斗主力。

参战各部唐军斩获都不少,如顶在最前面的银州一都,斩首超过两百

但古代战争之中,战斗最高荣誉,却并非斩首数量,而是另外两样

斩将、夺旗

当年垓下之战,项羽尸体都被围攻的汉军分成好几块,就是这个缘故,事实上因为项羽一个脑袋,最后产生了十来个彻侯。

而此战的首功,毫无疑问,属于射杀并斩首了敌酋费听多遇的李业部。

费听多遇可不是无名之辈,他大哥费听多贵是党项费听氏首脑,他本人一直都是费听氏的主要将领。

这样的战果,毫无疑问是要上报朝廷记功的。

当然,以现在朝廷的尿性,想指望什么荣华富贵就别了,大概率给你提个散阶、本官,还得看与朝中太监关系如何。毕竟地方藩镇真正的职务任免,人家也插不上手。

但夏绥镇的老大,诸葛爽不就在这吗?

李业部又是诸葛爽衙军出身,相当于也是在给诸葛爽长脸立威,怎么可能少了奖赏?

果然,诸葛爽极为慷慨的亲自握住李业手,来到诸将面前,以李业为此战首勋,并不日上书朝廷请功。

当然,请功是虚的,只是表明个态度,藩镇内部职务,除了监军,其他节度使都拥有一票否决权。所以李业在官职上实打实的进步,还是从之前的暂代十将,变成了真正的夏绥镇衙军第五都十将。虽然只是转正,但对于藩镇武夫而言,这一步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十将就拥有了独立领军和驻守一地的资格,正式踏入军阀体系中的中层。

并大赏全军,士皆赐帛一匹、钱两贯,斩首一级,另赐一匹。

每百人加赐酒三石,羊三头。

唐末五代,职业军人的待遇很丰厚,但却没有正式的工资,而是全部依靠赏赐。凡四季节日,或是开拔、战后都必须要有令人满意的赏赐,否则要么允许他们劫掠州郡,要么就“换”个节度使。

李业部作为首功,再加赐酒十石、羊二十头,另绢帛三百匹。

大概有人疑问,这么多财货,打完仗就要发,从哪来?

答:随军携带

是的,藩镇军队,但凡打仗出征,必须要随军携带大量财货赏赐,用以稳定军心。如果没有,也必须就地征集(劫掠)。

至于说没有,没有你还当个屁的节度使?

对于这个结果,李业还是满意的。

尤其是诸葛爽在缴获上,也给自己所部照顾

党项人虽然装备简陋,但战马不少,此战缴获就有数百匹。

诸葛爽自己拿了一百匹,其余各部分派,李业作为首功,得了三十匹战马,和二十匹驮马,以及皮甲一百,铁甲十二副,步槊、横刀、弓箭无算。在他看来,这些东西,可比什么官职都管用。

至于党项俘虏,本来也是各部争抢的资源,因为可以卖到关中为奴,但李业倒不热心,这些党项都以生蕃为主,不好训练同化为兵,全部都作价卖给了其他部队。

当然,李业经历大半年的军旅生涯后,也有了许多自己的经验。

尤其是如何获得军士信任,以及团结军心方面,他做的比这时代大多数藩镇将领都好。

处理遗体,埋葬阵亡将士,甚至举办集体葬礼。然后将阵亡将士所获赏赐和抚恤公示众人,当着所有人面,登记姓名和住址,以便遣送财货给其家属。事实上藩镇军士赏赐虽丰厚,但战死抚恤却差很多,盖因人死灯灭,无人招抚。但在李业军中,从来都是把自己那份分给阵亡军士。

瓦罐不离井边摔,将军难免阵上亡。谁能保证自己下一仗运气依旧好?所以大家虽然嘴上不言,但心中还是颇有触动的。

李业很感谢后世的学校以及警校的教育,告诉了他一个朴素道理

“人在满足物质需求后,必然有精神需求”

这一点在藩镇军士当中体现很多,作为常年刀尖舔血的存在,佛教却在其中很受欢迎。

归根到底,人作为社会动物,渴望人格上的认可与尊重。

纵观古今名将,昔年孙武卫霍、韩白李岳,欲成强军,无非两点,其一军纪严明,其二上下同心。

晚唐藩镇,不是战斗力不强,不是兵甲不利,但就是此二点鲜有人能及。

小说《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