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

小说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折耳根的猫”的作品之一,胡琼芳双强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全文精彩选节:想到她以前最多的时候一次卖了五十斤黄鳝,光差价就损失了二十块钱,胡琼芳的心都在滴血这下不用姜甜给她洗脑了,回去的路上,胡琼芳主动提出,以后家里弄的泥鳅黄鳝,都不卖给鱼贩子了宁可辛苦点,哪怕步行一个小时,挑到省道这边来,价格能翻一倍,那也值了更何况还不用步行,只要能赶上班车,就是花三毛钱坐车又怎样?跑这一趟,她们起码多赚了五十块钱!摸了摸藏在衣服内袋里的一卷票子,胡琼芳浑身都是劲儿今天她们带...

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 阅读精彩章节


姜甜擦了擦手,把这道杂鱼煲端到桌上,又拿了三双筷子,从挎包里把带来的馒头拿了出来。

笑嘻嘻的地给李桂芬一个:“桂芬姨,快来趁热尝尝。”

李桂芬嘴角抽搐了两下。

这口气,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家店是姜甜的呢。

当然,此时的李桂芬也并不知道,半年后,这家店还真的成了姜甜的。

李桂芬接过筷子,却并没有接馒头。

这几年虽然各家都能吃饱肚子了,但像米面这种细粮,农村很多人家也还是舍不得敞开了吃的,别看姜甜母女俩出门带了四个白面馒头,现代人看着挺寒酸的,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出门能带的比较体面的干粮了。

好些人家平时都是吃杂粮馒头的,把苞谷面、荞麦面、粗麦面混合在一起,做出来的馒头是灰褐色的,吃着也有点扎嗓子眼,但胜在管饱。

而且也比白面做出来的馒头便宜。

李桂芬走到厨房里,拿了一碟热乎的馒头出来,笑着说——

“阿姨也不好占你一个小孩子的便宜,这样,你出菜,我出馒头,咱们凑合吃一顿得了。”

说着,拿起馒头,给胡琼芳和姜甜每人手里塞了一个。

李桂芬本来只是想吃两口,试试这道菜的味道,结果没想到这杂鱼煲果然和姜甜说的一样,汤汁鲜美,黄鳝和泥鳅吸饱了酱汁,因为是现杀的,肉质也特别鲜嫩。

最绝的还是垫在下面的田螺。

这田螺各个都有小孩拳头那么大,本来这么大的田螺是不容易入味的,但是姜甜做之前,把田螺屁股剪掉了,又垫在汤汁里浸泡了半个小时,下面炭火煨着,炖出来的田螺肉质紧实,鲜美多汁。

一口肥美的螺肉吃下去,李桂芬同志差点把舌头也一起吞进去了。

这也太好吃了吧?

李桂芬眼前一亮。

这道菜好哇!

成本看着不高,她是专业开小饭馆的,一眼就看出来,姜甜这道菜是留了余地的,泥鳅黄鳝和田螺吃完后,里面还有许多汤汁。

要是大车司机和跟车的老板想喝点小酒,完全可以在砂锅里再加二两炸豆腐果,或者豆折、大白菜、红薯粉什么的,加点水,在里面烫菜吃,不要太鲜哦。

这么一想,再看看姜甜她们带来的大半桶田螺,李桂芬不由暗暗苦笑。

这小丫头,简直鬼精鬼精的!故意在砂锅地下垫一层田螺,是想顺带着把她那些田螺也给卖了吧?

这个年代的田螺不值钱,但架不住它重呀。

哪怕李桂芬把价格压到了一毛钱一斤,大半桶田螺也花了她四块二毛钱。

不过,这道菜确实稀罕,而且还是大车师傅们最喜欢的那种下酒菜。

李桂芬已经盘算好了,一个砂锅里放十个田螺,看着多,其实成本绝对不超过两毛钱。

但是这道菜,有鱼有黄鳝有泥鳅,再加上田螺,分量这么大,她是打算卖四块钱一份的。

要是只有两个人的话,点一个杂鱼煲,再花两块钱,配点大白菜、红薯粉、豆腐果之类的配菜,半斤散酒,几个馒头,也能美滋滋吃一顿了,还不贵。

没想到李桂芬正在这里盘算着这道杂鱼煲怎么卖呢,那边,姜甜已经摩拳擦掌,要争取她这个“长期客户”了。

“姨,您看您每天自己去早市买菜,多辛苦呀,早市那边的鱼虾又贵的很,要不,以后我给您送货上门?”

小说《八零:开局惩治极品亲戚,她产业半条街》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