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华夏史悠悠

《华夏史悠悠》内容精彩,“喜欢读书的阿兴哥”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历代帝王历代帝王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华夏史悠悠》内容概括: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她通过传奇的经历,一步步走向秦国权力的顶峰她大权独揽,为秦国的稳定和东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期文章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秦崛起之宣太后芈八子公元前三百一十一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赢荡继位,他身高体壮,天生神力他是一位很有抱负的君主,他耻于与六国为伍,见六国都有相国,他便把秦国的相国改称为丞相,并设左右丞相各一人,任命甘茂为丞相,兼领上将军,樗里疾为右丞相公元前三百一...

华夏史悠悠 阅读精彩章节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她通过传奇的经历,一步步走向秦国权力的顶峰。她大权独揽,为秦国的稳定和东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期文章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秦崛起之宣太后芈八子。

公元前三百一十一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赢荡继位,他身高体壮,天生神力。他是一位很有抱负的君主,他耻于与六国为伍,见六国都有相国,他便把秦国的相国改称为丞相,并设左右丞相各一人,任命甘茂为丞相,兼领上将军,樗里疾为右丞相。

公元前三百一十年,他亲自接见越国使者,与越国达成共同夹击楚国的密约,以此来牵制楚国。

公元前三百零八年,他派甘茂攻打韩国,五个月后,攻克宜阳,斩首六万,并乘胜追击,渡过黄河,夺取武遂,韩襄王被迫同秦国议和,秦武王听闻宜阳城被攻克,立即从咸阳出发前往宜阳,并命令秦军渡过黄河,浩浩荡荡的去往周天子的都城洛邑,想把象征着天下王者的九鼎拿到手,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

九鼎是夏朝初年,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向来有“问鼎中原”或“问鼎天下”之说,可见秦武王此举的野心

不料他在与大臣孟说在比赛举鼎的时候,鼎掉下来,砸断腿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二十三岁。

这到他当上秦王才仅仅三年,因为意外离世,秦武王又没有子嗣,所以继承人就要在他的八个嫡庶兄弟之间产生,其中最有竞争优势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庶长子嬴状,一个是次子嬴稷,按照战国时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王位继承原则,嬴壮作为庶长子,争夺王位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还得到了秦武王的母亲和王后的支持。

再来看赢稷这边,嬴稷的母亲是芈八子,芈姓,熊氏,楚国人,秦惠文王的妃嫔,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赢稷、赢芾、赢悝。至于她的本名、父母、出生年月以及早年事迹,都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只能称她为芈八子,而八子只是秦国后宫的位阶,并不是名字。可见此时的她地位是比较低微的。

而最后,赢稷之所以能够胜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芈八子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名叫魏冉,也就是嬴稷的舅舅。他在秦惠文王和秦武王时期,都是比较重要的大臣,而且很有才能,在朝中有话语权,而且芈八子和魏冉都来自于楚国,有楚国的背景,而支持嬴壮的秦武王的母亲和王后则都来自于魏国。可此时,魏国的实力远远比不上楚国,从秦国的利益出发,也应该是联合强国。

第二个原因。此时赵国的君主是推行胡服骑射,让赵国一跃成为战国新锐强国的赵武灵王。

他分析形势,从自身利益出发,决定支持嬴稷,嬴稷此时还在燕国做人质。他特意派人去燕国接洽,并派军队将嬴稷一路护送回秦国,并且给秦国施加压力,就这样,在各方势力的妥协之下,公元前三百零七年,赢稷继承王位,即秦昭襄王。

随后,魏冉平定了争夺王位的动乱,诛杀了秦武王的母亲以及公子壮,公子雍,将秦武王的王后驱逐回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其他公子。这场长达三年,史称“季君之乱”的王位争夺战,终于落下帷幕。

秦昭襄王虽然成功上位,但朝政却一直被他的母亲芈八子和舅舅魏冉把持,大秦帝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宣太后主政期间,秦国都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件。

公元前二百九十九年,秦昭襄王邀请楚怀王在武关会盟,等楚怀王来到武关,就被劫持到了咸阳,并强迫他把巫郡和黔中郡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断然拒绝,于是秦国就一直扣留着楚怀王,不让他回国。

两年后,楚怀王趁机逃走,秦国发觉后,立即关闭了通往楚国的道路,他只能先逃往赵国,但赵国不敢让他入境,他就准备逃往魏国,但在路上被秦国的追兵赶上,被再次带回秦国。

一年后,楚怀王在咸阳病逝,遗体被送回楚国时,所有楚人无不悲切,并在此后,楚人长久的思念楚怀王。所以,后来楚国的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公元前二百九十六年,秦国攻打韩国,向寿夺取了武始,左庶长白起夺取了新城。韩国紧急向魏国求援。魏王命大将公孙喜率军助战,于是,魏韩两国以秦国之兵对秦国发起反攻。

周王室也派兵加入魏韩联军。

公元前二百九十三年,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将白起升任为左更,率领秦军在伊阙,与公孙喜为主帅的韩、魏、东周联军,展开了对峙,联军二十四万人,而秦军的兵力还不及联军的一半。伊阙地势险要,位于洛阳以南,是秦国东出中原的必经之路,两山相对,远望好像门阙,伊水从中间流过,所以称之为伊阙,白起站在伊阙的缓山坡上,眺望着对面二十四万联军思考着作战计划。

而此时,他得到情报,魏韩两军的主帅貌合神离,互相推诿,各自都想保存实力,都不愿意先与秦军交战,去打头阵,于是,白起立即调整作战计划,采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术。

首先,白起派出少量疑兵,在阵前堆出无数的旌旗和飘带,与韩军对阵。韩军以为,这就是白起的主力,不敢轻举妄动,就这样,白起用少量的疑兵牵制住了韩军。

然后白起抽调自己的精锐主力绕到联军的后方,乘魏军不备,突然发起攻击,魏军毫无防备,被杀的措手不及,情急之下,被迫在伊阙山的狭隘地区仓促应战,阵型还来不及统一,就迅速的被击败。

韩军得知侧翼的魏军被击溃后,军心不稳,士兵哗变,主帅已经控制不住局势了。而此刻,韩军的侧翼也已经暴露在了秦军的主力面前,遭到秦军的左右夹击。一时间,韩军四散奔逃,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此一战,白起全歼魏韩联军,主将公孙喜被杀,占领了伊阙及周围五座城池,魏韩两国的精锐丧失殆尽,被迫割地求和。白起也因战功卓著,升任为国尉,伊阙之战过后,魏韩两国门户大开。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秦国先后进攻并占领了韩国的宛、叶、邓等城池,夺取了魏国的轵、河雍、蒲阪、皮氏、河内郡大小城池六十一座,彻底扫平了秦军的东进之路。

公元前二百八十三年,秦赵两国在穰城会面,秦昭襄王向赵国索要和氏璧,声称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派遣舍人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奔赴秦国,见秦国毫无诚意,便将和氏璧完整的拿回了赵国。这就是我们小学课文中,《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二百七十九年,白起挥师数万,攻打楚国,而楚军号称有百万之众。秦军先是进攻楚国的鄢城,这是楚国的陪都,也是第二大城池。白起决开夷水引入鄢城,城中逐渐成为了一片汪洋,死者数十万人。

随后,秦军又一鼓作气,攻下了邓城、西陵等五座城池,就这样,白起率领着区区数万人进入楚国,夺城略地,扼守筑长江,截断了郢城与西面楚郡的联系。白起命令秦军渡河后就拆毁桥梁,焚毁船只,不留半点后路,直捣楚国的都城郢城,楚军一溃千里。

秦军到了郢城后,毁坏了楚国祭祀先王的庙宇,焚烧了楚国先王的坟墓--彝陵,向东攻至竟陵,向南攻至洞庭湖一带。秦军横冲直撞,所向无敌。楚顷襄王一路狂奔,逃往陈地,并迁都于此,远远的避开秦军的追击。

此战过后,标志着楚国开始衰落,而秦国则日益强盛,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再也承受不住悲愤之情,他对国君竭中尽力,却遭到了被流放的下场,郢都沦陷之后,他更是心灰意冷,无法承受国家沉沦之痛。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身殉国,时年六十二岁。

公元前二百六十九年,秦昭襄亡以赵国不履行协议为由,攻打赵国的阏与。赵惠文王急忙召见廉颇和乐乘等人商量对策,廉颇和乐乘两人均认为,阏与距离邯郸太远,而且道路崎岖险阻,难以救援。只有赵奢认为两军相逢勇者胜,可以救援。于是,赵惠文王便任命赵奢为主将,率军去救援。

赵奢不辱使命大败,秦军夺回了阏与。赵奢也因功被封为马服君,他的儿子就是后来长平之战赵国的主将,纸上谈兵的赵括,可见,此时的秦国已经是势不可挡,唯有赵国还能与之一战。

再来看秦国的另外一个邻国--义渠,义渠是西羌族的一支,在商周时期,义渠民族就居住在庆阳一带,并在春秋时期建立了强大的郡国,和秦国抗衡多年,多次被征服,又多次反复,始终是秦国一个头疼的对手。

秦惠文王时期,趁着义渠内乱,秦军攻入义渠的都城,义渠战败,两年后,趁着五国伐秦的机会,义渠又战胜了秦国。

秦武王时期,也征伐义渠,但仍不能将其灭亡。宣太后,芈八子摄政期间,她改变了以往从正面讨伐义渠的策略,而是采用怀柔的政策。而她的这个怀柔,可能就是字面意思。她命人将义渠君召至秦国,并让他住进甘泉宫,从此开启了两人近三十年之久的私通关系,还生了两个儿子。这期间,双方再没有发生过军事对峙。

公元前二百七十二年,宣太后最后一次在甘泉宫召见了义渠君。而这晚,义渠君再也没能从甘泉宫里走出来,被他三十多年的情人芈八子给处死了。义渠君死后,秦国发兵攻打义渠,义渠国灭亡,领土并入秦国,人口也逐渐中原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就这样,宣太后用她自己的方式为秦国扫清了障碍,从她主政开始,一直到公元前二百六十六年的四十一年间,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任何一个单独的诸侯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但也由于她的过于强势和对权力的控制,任用弟弟魏冉和芈戎,以及另外两个儿子公子悝和公子芾,让他们成为了秦国的四贵,因为他们的专权,极大的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

下期我们继续讲秦昭襄王的夺权之路和远交近攻。

小说《华夏史悠悠》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